当代贵州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12528

当代声音

  • 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乾兴平;

    <正>贵州多青山,万峰叠翠;黔地漾绿水,千溪竞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贵州,每一次都为这片土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把脉定向。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的生态文明、绿色转型,总书记战略擘画、期许殷殷;贵州的万物滋养、民生福祉,总书记念兹在兹、关切满怀。十年云水记,青山向主峰。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新时代贵州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加快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奋力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新量”“含金量”,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奋力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特别报道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

    赵中行;

    <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2013年7月20日,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曾书慧;

    <正>7月5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为主题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匈牙利国会副主席雅高布·伊什特万、所罗门群岛副议长莫里斯·托依雷纳、几内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第二副主席塞尼·法西内·西拉致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致欢迎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主持开幕式。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新华社总编辑吕岩松,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致辞。省政协主席赵永清、省委副书记马汉成等出席。丁仲礼在主旨演讲中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建繁荣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9K]
  • 三个数据看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样本

    刘蓝婴;

    <正>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10周年,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为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搭建对话平台。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2025贵阳共识》的发布画上阶段性句号,又以一系列签约项目开启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长“含金量”更高、“含绿量”更足。回眸历史,从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到被赋予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贵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绿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守护了生态之美、谋求了赶超发展、创造了百姓福祉。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共话“两山”理念20年

    娄勤丽;刘伊伊;杨涛;

    <正>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7月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一带一路”、中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及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共商生态产品与绿色生产力发展之策。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咨询委员会中方委员、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贵阳南明河的治理,实现了国际首个城市尺度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创新和应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的南明河已从“黑臭河”转变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流,形成了贵阳样板。这种模式不仅服务于贵阳,更在上海、成都、宁波、西安、大理等多地成功应用。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实践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

    黄朝椿;

    <正>贵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做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篇文章,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推动发展思路重大创新、发展方式重大转变、发展成效重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明确要求贵州在建设生态文明上出新绩,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引领我们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后发赶超之路。生态环境从脆弱到成为发展优势,产业结构从传统到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经济发展从相对滞后到后发追赶,贵州正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地。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发展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贵州山地绿色发展

    张再杰;

    <正>贵州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山地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贵州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积极探索山地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为全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贵州山地绿色发展实践的理论基石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是典型的山地省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6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脉动

  • “富矿精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伍国勇;

    <正>贵州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发展需求决定了“富矿精开”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大国治矿”提供区域实践样本。贵州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煤、磷、铝、锰等资源储量矿产资源丰富,但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为促进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贵州提出“富矿精开”战略,以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核心,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模式转型升级。“富矿精开”战略聚焦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大环节,通过技术突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稀土开发中,贵州引进先进选冶技术,提高提取率和纯度,降低环境成本;在磷矿领域,推动“采选冶一体化”技术应用,减少资源浪费。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未来

  • 践行“双碳”行动 谱写时代华章

    胡从利;

    <正>贵州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奏响了贵州“双碳”行动的实践乐章。“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基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贵州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奏响了贵州“双碳”行动的实践乐章。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生产力

  •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贵州标识

    黄勇;

    <正>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深刻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趋势,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文化

  • 民族团结力是贵州绿色发展的无形资产

    周真刚;李少鹏;

    <正>贵州的民族区域不仅是生态资源的富集地,还是绿色文化基因的鲜活载体与实践场域,更生动地扮演着绿色发展保护者、受益者和发展者三重角色,不断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明沃土,其文化基因具有丰富多元的鲜明特征。其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文化基因,是这条独特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9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康养

  • 打造全国山地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的生态实践

    陈令君;曹煜;

    <正>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贵州持续筑牢绿色基底,以“大生态+森林康养”模式为引领,重点发展避暑康养、森林康养、温泉康养等多元业态,推动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莽莽群峰层峦叠翠,潺潺溪流穿行幽谷。在北纬24度至29度的广袤山地上,贵州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高达63.3%的森林覆盖率,正悄然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康养新篇。从梵净山的云海松涛到赤水竹海的碧波万顷,从温泉氤氲的息烽到茶香弥漫的凤冈,一幅以生态为底色、康养为笔墨的山水画卷正徐徐展开。筑牢生态本底,优化空间布局生态资源禀赋卓越。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农业

  •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李发耀;

    <正>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生动实践地的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山地特色农业是农业的基本特征,特色化、高效化关乎山地农业的生命力。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产业发展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贵州,2700多米的海拔高差、丰沛的雨热资源、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塑造了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地理禀赋。曾经,崎岖的地形制约了传统农业的效率,但如今,贵州正将这份劣势转化为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独特优势,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富民强省的金山银山。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家园

  • 一半山水一半城

    李桥兴;况安迪;

    <正>贵州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围绕“乡愁绿色美家园”的核心目标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生动建设实践,奋力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家园蓝图。荔波县城群山环抱、樟江碧波青山倒映、茂兰水上森林翡翠屏风,绘就“山抱城、城倚山、水映山”的立体山水画卷;花茂村青瓦白墙,红色记忆与田园风光交织,书写着宜居宜业与振兴和美的乡村答卷……黔贵大地山水、田园、城镇、乡村的各美其美及美美与共的具象化,生动体现了贵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聚焦县域主战场奋力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家园蓝图。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通道

  • 贵州通道文化的时代新视野

    范同寿;

    <正>贵州的通道文化绝不是一条走廊之类的概念所能涵盖的。贵州通道除了人的出行与物资的运输外,它在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人才引进与人才交流、科技进步与新技术探讨、开发与开放的基础等方面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笔准备写这篇文章时,脑中忽然冒出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广告嘛,为扩大商品销售量,夸张的成分总是很大。我虽不会去购买此语所宣传的某种药物,却不禁联想到自己一再对之进行研究的贵州通道文化。贵州历史上的“痛”,很大程度上是因农业经济时代受地形地貌的制约引起的。在单纯仰赖种植业生存的时代,重峦叠嶂的阻隔,瘠薄土壤的困扰,让我们的先辈承受着生存的无比之“痛”,但也铸就了他们如同大山一样的坚强。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当代视线·思考_绿色吸引力

  • 绿色是吸引力 生态是竞争力

    徐鹏;

    <正>贵州凭借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独特山水景观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生态优势,为“村超”“村BA”“贵马”等露天赛事接续举办提供了理想环境,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图画”。依托气候凉爽、能源丰富、地质条件稳定等生态优势,贵州还先后吸引华为云数据中心、腾讯数据中心、苹果数据中心等超级数据(智算)中心落地,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色吸引力正成为发展的硬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发展,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格外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贵州实践

  • 青山披绿裳

    赵中行 ;陈炫衣 ;刘跃 ;哈文丽 ;周婷 ;吉亚兰;

    <正>山地,被誉为地球的“生态脊梁”,不仅是壮丽风景的载体,更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摇篮。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125.8万座山头绵延纵横,自然风光旖旎,被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公园省”的美誉。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足武陵山、乌蒙山等生态功能区,划定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落地见效;以《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构建“一环两区、四山八水、一群三带、双向开放”的全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重点保护和治理乌蒙山、苗岭、武陵山、大娄山四大山脉,以及乌江、赤水河—綦江等八大水系,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不断提升生态底色、成色、亮色。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5K]
  • 碧水接长天

    赵中行 ;刘跃 ;张凯 ;王一丁;

    <正>水,在贵州,既是灵动的诗篇,更是发展的命脉。俯瞰黔贵大地,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乌江、赤水河、綦江、沅江、南盘江、北盘江等八大水系奔腾流淌,4697条河流纵横交织,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贵州锚定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目标,逐步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全力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截至2024年全省累计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531个,建成投运374个,新增供水能力58亿立方米,工程性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如今的贵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3K]
  • 茂林听风涛

    赵中行 ;陈炫衣 ;刘跃 ;哈文丽 ;朱梦怡;

    <正>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厚植生态优势,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入了绿色动能——连续10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举行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人员16.77万人,植树136.97万株;印发《贵州省树种结构调整技术指南(试行)》,弥补了我省在树种结构调整技术标准和操作指南等方面的空白;在全国率先建立由省级层面统一规范颁发林业碳票的管理机制,颁发首批省级林业碳票10张,全省林业碳汇(碳票)累计实现交易1123万元。如今,行走在贵州大地,磅礴乌蒙山、莽莽雷公山,处处郁郁葱葱,绿意盎然。无论置身何处,眼前的山河仿佛披着一幅无边的绿绸。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6K]
  • 良田生金穗

    赵中行 ;陈炫衣 ;刘跃 ;哈文丽 ;周婷;

    <正>耕地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直接生产资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耕地分布呈现陡、碎、薄、干等特点,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如何端稳贵州饭碗?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油生产提升“六大工程”的首位工程部署推进,探索创新出了“以田养田”等投融资创新机制和“635”工作机制,引导农民深度参与项目设计、建设、验收、管护各环节,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高标准建、高标准管、高标准用。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34.5万亩,连续5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如今,水稻拔节长穗,玉米灌浆结实,一条条顺流相通的渠道,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机耕道,一片片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孕育着更加丰饶的希望。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5K]
  • 明湖映天蓝

    赵中行 ;刘跃 ;张凯 ;王一丁;

    <正>江河湖泊,乃地球之血脉,是生命之源泉,更是文明之摇篮。近年来,贵州在河湖治理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与智慧——创新设置四级“双总河长”和“四大班子人人当河长”制度;探索互派河长、流域河长等工作机制;率先将河湖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从“总指挥”到“最前哨”,五级河湖长层层落实责任,有力整治了生活垃圾、污水直排入河现象,贵州曾经被污染的湖水重归清澈,湖岸植被愈发繁茂,各类水鸟纷纷回归,重现生机盎然之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还推动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乡村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村民收入显著增加。曾经贫困的湖畔村落,如今因湖而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3K]
  • 绿草谱牧歌

    赵中行 ;刘跃 ;哈文丽 ;朱梦怡 ;吉亚兰;

    <正>贵州17.6万平方公里大地上,125.8万个山头间,一片片高山草原静静铺展,宛如大自然的杰作。贵州持续加强草原资源保护管理,编制出台《喀斯特天然草地草畜平衡技术标准》《贵州省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不断促进草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实施草地封育、天然草地改良和草地生态恢复治理,草地植被明显恢复,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2023年达到了89.6%,居全国第一;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优势,将山地草牧业着力打造为解决喀斯特石漠化难题、维护生态安全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和支柱产业,大力开展林下、林间草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我国南方林草融合的典范。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0K]

深度观察

  • 拓宽“两山”转化有效路径的贵州思考

    陈鹏宇;

    <正>良好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贵州积极推进“生态+”,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集成优化基础作用,将生态领域物质基础深度融合于经济发展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示我们要以“含绿量”提升增长的“含金量”,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拒绝污染的贵州,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推动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绿色嬗变,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安顺市 逐“绿”而行 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范力;

    <正>安顺市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新型能源保障体系,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持续提升。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快速;风电产业动能澎湃,增速显著;火电产业绿色转型,焕发新生;储能产业蓄势待发,前景广阔……近年来,安顺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把握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机遇,全力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新型能源保障体系,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持续提升。立足资源禀赋安顺拥有丰富的煤炭、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8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治水兴水的生态密码

    张凯;王一丁;

    <正>水兴贵州、水润民生。贵州水利系统以重大工程为支撑、以生态治理为引领、以民生保障为根本,推动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从乌蒙山麓到苗岭深处,从锦江之畔到赤水河谷,贵州正以水为笔,在喀斯特高原上描绘着治水兴水的壮阔画卷。贵州水利系统以重大工程为支撑、以生态治理为引领、以民生保障为根本,推动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在遵义市汇川区山盆镇,观音水库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国家150项重大水利项目和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之一,这座总库容1.207亿立方米的大Ⅱ型水库,以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兼顾发电。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8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铜仁市沿河自治县 乌江绿脉跃金山

    田勇;

    <正>碧水映青山,绿能正澎湃。乌江碧波逶迤,在铜仁市沿河自治县的崇山峻岭间绘就百里画廊。仲夏清晨,薄雾轻笼霸王谷,飞瀑溅玉,群鸟和鸣,宛如仙境。这方灵秀水土,正澎湃着绿色崛起的时代强音。立法护江、设立“生态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以法治行动守护母亲河,筑牢生态屏障。群山之巅,百米风机巍然矗立,“转一圈就是6度清洁电”,晓景乡风场年减碳5.3万吨,绿电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零碳新动能。昔日荒坡蝶变金山。中寨万亩“感恩茶”吐翠,茶农笑称“金叶子”;南庄空心李树挂满“仙果”,冷链物流夕发朝至,“李中茅台”年产值8.8亿元,带富19.6万群众。从守护绿水青山到收获金山银山,沿河自治县正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为笔,在黔山秀水间奋力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 茅台 高粱地里算“碳”账

    徐思雨;

    <正>2024年,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茅台集团积极响应,围绕一瓶酒的全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生产、制造运营、运输物流、配送中心及门店运营以及产品废弃5个阶段开展碳足迹追踪,以此制定节能降碳措施。孟凡进攥着茅台集团农技人员递来的记录本直发愣,沾着泥土的指腹在“农机燃油消耗”“无人机喷洒用电”“运输车辆油耗”几栏反复摩挲。“种了16年的高粱,还要记这些?”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庄稼汉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会有人来和他算这笔特殊的账。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茅台 扛起生态担当 守护赤水清波

    吴定龙 ;李勋;

    <正>好山好水出好酒,好酒出自好产区。一直以来,茅台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一基地一标杆”建设,用生态担当保护“生命河”“母亲河”。好山好水出好酒,好酒出自好产区。一直以来,茅台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一基地一标杆”建设,用生态担当保护“生命河”“母亲河”。清晨6点,天色微亮。茅台巡河志愿者杨应波已穿好蓝色马甲,手持垃圾袋和钳子,沿着赤水河支流开始一天的巡河工作。“这片河滩以前常有丢弃的塑料瓶、包装袋,现在大家环保意识提高了,垃圾少多了,但我们依然不能松懈。”杨应波边说边弯腰捡起岸边的水瓶。

    2025年Z5期 No.855No.856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下载本期数据